华严经结缘网
标题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来源:华严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3-05-27 16:07:14
我们的所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些作为有虚伪造作的,有习气自然的,有无明盲目的,有智慧觉悟的几种。通过这几种心性的指导,我们为人处世会有千差万别的表现,演出我们千差万别的人生。

佛教中对心的描述有五种:第一个是肉团心,这是无自性的物体。第二个是缘虑心,表现虚妄攀缘的心性。第三个是集起心,表现习气的心性。第四个是含藏心,含藏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心性。第五个是真如心,是我们的真正自性。

肉团心大家都容易理解,就是我们身体里面那块会不停跳跃的肉块。它是个物体,是无自性的,是五蕴里面的色(物质)蕴。它是我们生命的最基础的组件,好比计算机硬件中的CPU。

缘虑心是指我们遇到事物后,根据自己的含藏(以往的知识)进行思考、分别、判断、觉悟等等的虚伪造作,是一个很不稳定的过程。因为每一个人的含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不同、环境不同等等,对同一个事物的表现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因为个体的情绪作用对完全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表现。缘虑心是我们生死烦恼的根源,要想办法断掉。

集起心是我们无始以来所养成的心性表现。我们所说的下意识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我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处理过于频繁,形成我们的习惯,或者叫串习,甚至到下意识。比如我们的眼睛一旦感觉不对劲就会眨眼或者闭上,也就是说这部分的心性处理事情的时候是不需要去找含藏(知识)进行分别的。这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心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一切的修行才能改变人们心性。要使它接近真如心,它与真如心的最大区别是没有觉悟。

含藏心是我们无始以来全部的心的表现。因为无始以来各种各样的心性很多,全部存在里面,现在因为隔阴之惑只能想起一部分,而且还是很少的一部分,比如我们三岁以前的事情是想不起来的。我们遇到事物的时候就会在这个;模糊的数据库里面查找、比较、分别、判断。因为我们以往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再加上隔阴之惑,所以在外面就表现为无明或者似是而非、难以确定,被缘虑心所利用就产生妄想烦恼,被真如心所利用就表现为智慧、觉悟。

转变的过程就是集起心起作用的过程,或者说利用集起心的作用,使得它含藏有完整的;认识,从而转变我们对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以永嘉大师说:;无明实性即佛性。

真如心是我们的真心,或者叫觉悟心,或者叫智慧,或者叫佛心,或者叫禅心等等。它是对外界事物的真实反映,表现为智慧或者叫寂照,寂者巍然不动,照者明明白白。因为它能全面地看待事物,所以表现为虚怀若谷,或者说心包太虚等等。正是因为这样,含藏中的无明,因为;认识的全面,转变成真如。它是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途径,这是我们修行的目的。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二姓之好 二姓之好

二姓之好成语名称二姓之好成语拼音èr xìng zhī hǎo成...

二三其德 二三其德

二三其德成语名称二三其德成语拼音èr sān qí dé成语...

二八女郎 二八女郎

二八女郎成语名称二八女郎成语拼音èr bā nǚ láng成...

二八佳人 二八佳人

二八佳人成语名称二八佳人成语拼音èr bā jiā rén成...

二五耦 二五耦

二五耦成语名称二五耦成语拼音èr wǔ ǒu成语简拼èw...

最新文章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古诗原文[挑错/...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

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 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

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古诗原文[挑错/...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 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

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有所至,有身不暇徇也。...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古诗原...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