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遗教经》中也说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或称般舟三昧,或称一行三昧。在晋译《华严经》卷四十六〈入法界品〉中,列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而《阿弥陀经》则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得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一心是对散心说的。若一方面口中念佛名号,一方面心中还有种种妄想,那是散心念佛;如果念佛念到心口一致,没有杂乱妄想,只有佛号的相续,念念之间,只有佛号,不念而自念,这便与《楞严经》所说,“净念相继”的功夫吻合。
根据明末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所示,一心可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所谓“事一心”也就是心无杂念、心口相应,念念是佛号。自己知道在念佛,而且有佛号可念,便是一心念佛,或称全心念佛。由于专心念佛,即能达成禅宗所谓“功夫成片”的层次了。再深一层说,才是三昧或定的程度,也就是忘我的觉受现前。
所谓“理一心”即是与理相应,亲见阿弥陀佛的法身,弥陀即是自性,西方不离方寸,那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境界现前。“事一心”属于禅观、禅定的层次;“理一心”则是禅悟的层次,这都是禅净双修的结果。以净土的念佛为入门,达成三昧及了悟解脱的目的。
通常所说的一心不乱,应该是指专心一意的意思。于念佛时,心系佛号、口持其名、耳闻其声、心无二用,即为一心,则临命终时,即能往生。
(转自:凤凰网华人佛教)
本文链接: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上一篇: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下一篇:五逆重罪是哪些?

相关阅读
- 1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 2 何谓「止观」?
- 3 何谓烦恼
- 4 但念无常,活在当下
- 5 令外貌庄严美丽的好方法
- 6 何孝子的故事
- 7 令人心惊胆颤的不孝恶果
- 8 传统藏文化正得到全面发掘
- 9 何事最苦
- 10 传喜法师开示问答

点击阅读
- 3 诵读华严经的方法是什么
- 4 读华严经作用及功效有什么
- 5 大方广华严经(卷十一)
- 6 华严经的功德
- 7 华严经多久能读完
- 8 华严经是说给谁听的
- 9 八十大方广佛华严经多少字
- 10 念诵华严经注意什么